改革创新 锐意进取 大力培养本科层次的高素质职业型人才

发布时间:2010-04-30  来源:工会 

——长沙学院第二届教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报告

院 长         刘 耘

2010年3月2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五年来学校工作的回顾

    长沙学院于2004年4月成功升本,首届一次教代会于2005年11月召开。几年来,全校师生员工抓住机遇,锐意进取,认真贯彻“两步走”发展战略,积极落实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可喜成绩,朝着全面建设高水平多科性城市大学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积极探索发展道路,办学理念日臻成熟

    一是围绕“升本”转型、办学定位、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问题,开展了多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先后召开了两次教学工作会议、一次科研工作会议。另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学校举办以本科教育教学观念为主题的报告会、讲座15次;每年学校工作要点都把树立和巩固本科教育教学观念作为重要工作内容。2008年停止招收专科生。目前,我校在办学理念、办学层次上已基本实现了从专科办学到本科办学的全面转型。

    二是认真落实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并初步形成了本科层次职业型人才培养理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突出应用性和职业型,是我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针。把加强实践教学从工作层面上升到学校发展定位层面,专题召开研讨会,推动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在师资、经费、场地等多个方面予以倾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专业设置、招生就业、教学组织以及科研服务等方面,我们结合长沙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知名企业联合开展了人才培养,积极参与长沙经济社会发展的课题研究。目前,正积极推进与安博教育集团合作办学。

    (二)坚持以评促建方针,办学实力明显增强

    几年来,我校一直把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通过学士学位评估作为重要工作目标,坚决贯彻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方针,认真落实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升本之初相比,办学实力明显增强。

    一是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和省学位办组织的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15个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

    二是认真开展了校内自评自查。在规范和强化教学管理的基础上,着重抓了各个教学环节的自查自评,多次邀请外校专家对我校课堂教学、试卷、作业、教案、实验室建设等进行单项检查。

    三是大力改善基本条件。和05年相比,我校生师比、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等办学指标有了较大改善。2008年全面启动了数字校园建设,制定了“数字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数字校园建设步伐加快。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了外引内培工作力度,师资队伍结构改善、素质提高。现有教职工857人(含非在编120人),专任教师604人中有正高职称87人、副高职称159人,博士56人、硕士343人。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2人。

    (三)狠抓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切实加强教学管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稳步提高。

    一是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的教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工管为主,理工文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框架基本形成。

    二是“质量工程”建设取得积极成果。已获得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个、重点专业1个、精品课程6门、特色专业3个;各项教学改革和质量监控保障措施有效实施,本科教学工作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三是积极开展了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法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全面实施了文化素质教育,加强实践建学环节,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共设置了近300门全校性通识选修课。建成了22个校内实验室和178个校内外实习基地。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升本以来,共获得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省级一等奖1项。

    四是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湖南省大学生英语演讲等国家和省级学科竞赛。据不完全统计,四年来共取得个人和团体奖79项。我校体育健儿参加全省大学生运动会、大学生田径竞标赛等各项体育赛事,连创佳绩,在全省名列前茅。我校学生参加全国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和全省非计算机专业水平等级考试,通过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准。我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超过全省本科高校平均水平,在就业形势困难的2009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仍高达91.91%。

    (四)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能力逐渐提高

    几年来,我校科研工作薄弱的局面有了明显的改善,科研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明显增强。

    一是科研项目数量,经费逐年增加。仅2009年就获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14项,进校经费达487.8万元,其中国家自科基金3项,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6项,横向项目6项。

    二是科研成果奖数量稳步增加。2006—2009年,我校教师发表科研论文1880篇,出版学术专著35本,获得专利14项。四年共获市级以上各类奖励35项,其中省级以上奖励3项。尤为可喜的是,由我校庞佑霞教授主持、我校与宁波高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开发的“电壁炉性能参数检测台的研制”项目获得2009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填补了我校省部级自然科学成果奖的空白。

    三是学术交流氛围日趋浓厚。学术讲座经常化,四年共举办学术讲座近400场次。学校多次承办了省级学术会议,每年举办学生科技活动周。

        (五)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办学活力不断增强

    一是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稳步发展。五年来,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新西兰等国家(地区)21所学校和机构开展访问和学习调研活动;签署了8项合作协议(意向)。成功开展选派学生赴日研修、美邦国际•大学生暑期赴美带薪实习、赴美国劳伦学院进行交流访学活动。

    二是积极开展与国内教育机构的合作,稳妥发展继续教育。与新华电脑等机构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六)加强教育管理,和谐校园建设初见成效

    几年来,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建立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大和谐校园建设力度。

    一是学校在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内部行政管理方面的各项工作原则、程序与要求等已基本确立。党委会、院务会、系级党政联席会议、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等重大会议形式、议事范围、议事规则等都得到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学校党建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得到加强,为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思想、组织保障。2008年我校通过湖南省党建工作评估,并获评省党建工作先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有效,多次被评为长沙市反腐倡廉建设先进单位。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特色、有实效;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体育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育人环境不断优化,生态校园、美丽长大有口皆碑,学校先后获评长沙市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组织师生员工积极参与校训修订、校内主要道路建筑物和景观名称征集和树木认养等系列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

    三是以人为本,关心师生员工生活。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资助面和资助水平大幅提高,仅去年奖助贷免补勤总金额就达1352.33万元,受惠学生11258人次。实施了大学生医保制度,加强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取得了抗击“甲流”的阶段性胜利。组织定向开发的教职员工住宅小区已经交付使用,教职工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关心离退休人员生活,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学校安全稳定和后勤工作保障有力,保持了校园一方平安。

        二、认清形势,把握新的发展机遇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的十年时间,将是我校实现第二步走发展战略极为关键的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从新的机遇来看,第一,推动教育改革大发展的环境已基本形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指出:中国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实验,加快改革步伐。据了解,教育部已经成立了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工作机构。在湖南省,2009年8月,省政府与教育部签订了《共建长株潭城市群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协议》,明确了一系列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教育改革大发展的环境有利于高校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第二,随着教育强市战略的推进,市委市政府进一步重视和支持我校改革发展的前景更加明朗。争取市政府在财力和政策上的支持,对于增加我校办学活力,增强办学实力至关重要。

    第三,如前所述,学校升本之后取得的成绩,奠定了今后发展的良好基础。特别是在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上逐渐凝聚的共识,为我们改革创新,推动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新的挑战来看,无论是来自外部的还是内部的,都十分严峻。

    首先,高等教育发展宏观环境发生了变化,影响高校发展的外部因素越来越多。高等教育已由规模拓展的外延式发展逐渐转入内涵提升阶段,更加注重规模、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促使公众对高等教育的消费更趋理性,高等教育正加速从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将长期存在;受大学适龄青年人口数量下降等因素影响,优质生源竞争压力空前加大;其次,随着长沙地区三所专科学校新近获准升格本科院校和在长高校与长沙市深化合作,我校原有的办学区位优势进一步削弱。除受到老牌大学对我校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冲击和挤压之外,同城新办本科高校之间在教育资源方面的竞争必将趋于激烈;第三,从学校内部自身发展情况来看,近年来,尽管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困难和问题同样突出,对未来的发展形成了严峻的挑战。一是,虽然我们举办本科已经进入了第七个年头,但在办学定位、培养目标等核心问题上,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二是,虽然我们的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办学实力有了明显的增强,但和兄弟院校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学校核心竞争力明显不足,学校发展缺乏后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比较弱;三是,虽然我们通过改革实现了学校从专科到本科的历史跨越,但面对新形势、新目标和新任务,现有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能很好适应,亟待通过改革焕发新的活力。

    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如何化解危机,把握机遇。首先我们要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自身问题不解决,指望在2020年前后恢复“长沙大学”的校名根本不可能实现;自身问题不解决,政策投入与办学效果倒挂现象还将继续存在,学校在本科院校中就只会长期呆在末位;同时,学校工作中形形色色的问题将会凸现出来,教职工的积极性势必下降,学校发展将难以为继。作为校长,我深感责任重大。实现学校新的大发展,必须先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好,如何解决?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改革创新。

        三、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大力培养本科层次的高素质职业型人才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未来三到五年,我们要牢牢把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围绕培养本科层次的高素质职业型人才这一办学理念,锐意改革,勇于探索实践。以改革总揽全局,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主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逐步建立职业型人才培养体系要大力推进以产学研结合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职业型本科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与之相应的课程组织和考试考核办法。要建立职业型人才培养的开放办学体系,鼓励系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探索适应职业岗位形势变化的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和企业管理或技术人员参与人才培养的机制,把职业型的环节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二)创新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是动力。如果说提出培养本科层次职业型人才是我校在办学理念上的创新,那么,如何实现学校新的发展,实现学校发展两步走的目标,就迫切需要我们在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进行全面的改革创新。

    一是大力推动制度创新,探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这一体系应该是以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根本前提,以充满活力的基层学术组织结构为核心,以良好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保障,以促进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平衡和谐,以及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为重要标志,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各级组织和师生员工的智慧为主要目标的制度体系。

    二是大力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责任明确、责权利一致的人员管理及效能发挥机制。改革需要全面推进,但要分步实施,第一步实施的是改革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管理办法,实行评聘分开。按照科学设岗、合理定责、程序公开、结果公正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行,避免出现大的波动。在此基础上,完善对职员和后勤人员的聘任管理。加强全员绩效考核,积极推行绩效工资制度。

    三是进一步深化校系两级管理,逐步建立科学合理、富有活力的内部管理体制和方法。推进二级管理体制的实质是实现权力下放,重心下移,主要涉及到事权、人权、财权和物权的重新分配与使用。关键是明确系部管理的权力与责任。深化二级管理,要做到整体谋划,分步到位。首先从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入手,在教师工作量核算、课程调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团学活动组织开展等方面,赋予系部充分的自主权。其次,逐步落实人事权、财物权,与此同时,职能部门要及时做好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和质量监控以及审计监督和纪检监察,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四是积极实施双学士学位制度,鼓励和支持学生在校期间,在修好本专业课程基础上,选修第二专业,修满学分即可颁发长沙学院自主颁发的第二专业学士学位文凭。

    五是要逐步推进学分制教育。实施教学周六工作制。

        (三)坚持质量为本,增强办学核心竞争力

    质量是立校之本。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稳定办学规模,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夯实办学基础,培育办学特色,巩固教学中心地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

    一是要继续稳定办学规模。继续将全日制本科学生人数稳定在15000人以内。适当控制就业萎缩专业的招生。停止举办自考助学班,严格控制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学院折合学生数控制在2000人以内。鼓励举办短期培训等非学历教育。

    二是提升学科建设整体水平。我们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学科带头人、重点学科和基地建设,力争建成3至4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培养两到三个专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突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三是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争取长沙市加大对我校财政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优秀团队的培养。新建或者结合市政建设总体布局,兴建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实习工场、教学大楼、办公楼等教学行政用房。按照国家政策精神,做好社会化学生公寓回购工作,自建学生公寓,改善学生居住条件。加大实验条件、图书资料建设力度。加快数字校园建设,实现学校教学管理、安全保卫、生活服务等功能的电子化、网络化。

    四是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要引导和鼓励教师参与国家和省部等高层次课题研究,力争国家级数量逐年增加。扩大横向科研规模,支持教师开展校企合作,承接企业创新课题,积极参与长沙市及湖南省经济、社会生活中重要问题的应用项目研究。要培育一批较高水平的理论性成果和能够转化的应用性成果,提升成果奖的等级和层次。同时,要积极开展大学生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是巩固教学中心地位,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确保教学投入,不断完善在分配政策、职称评聘、考核奖励等方面向教学第一线倾斜,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机制。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坚持和完善校内教学督导和评估检查制度。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并鼓励争先创优,支持学生自主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六是培育办学特色。努力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服务地方等方面形成自身优势和特色。要通过举办服务外包专业,形成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特色模式。建设好教学质量工程,争取在国家、省级特色项目上取得新的较大进展。

        (四)依法治校,建设和谐校园

    要切实有效地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认真组织编制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把“十二五”规划作为学校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履行管理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加强各级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加强校务公开,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为内涵,体现长沙大学办学追求的文化体系,深入开展校训、校歌的宣传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心理疏导,建立和完善学生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体系;继续做好学生奖助贷免补勤工作。要加强学校生态文明建设,凸显长大校园建设风貌。要积极协调省市有关部门和相邻单位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确保校内交通、消防和饮食卫生安全。要不断提高校园医疗、卫生、饮食服务水平,积极通过多种措施进一步改善青年教职工住房条件和学生学习生活条件,创建师生员工安居乐业、安居乐学的和谐校园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改革是事关学校未来的伟大事业,也是事关全体师生员工利益的复杂工程。学校发展正如逆水行舟,改革成功,学校发展将迎来光明前景。不改革,学校发展就将止步不前,甚至功败垂成。让我们团结起来,以改革为动力,满怀信心和希望,朝着学校美好的明天奋勇前行吧!

版权所有:长沙学院工会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洪山路98号